北新泾街道的“日间照料中心”,安排得真周到!-今日聚焦
(资料图片)
长者在家门口如何实现“老有所依、老有所养、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乐”?在北新泾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日间照料中心,日托老人的日常是最佳印证,跟随记者镜头去现场看看。
北新泾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位于北渔路84号,紧邻地铁2号线北新泾站3号出口,地理位置优越,内部设置日间照料中心、长者照护中心、社区食堂、康养驿站等功能区域。其中,位于一层的日间照料中心,每个工作日上午8:00至下午17:00向老人提供日托服务。中心环境干净整洁,伸缩式沙发、电动助起椅等为老设施一应俱全,每位日托老人都拥有专属的个人物品柜,挂画、合影照片、手作工艺品等将空间装点得格外温馨。完善的硬件条件外,日间照料中心的软性服务更为周全。
“还要豆浆吗?当心烫哦,慢点喝......”记者在现场遇到了正在享用下午茶的老人们,社工细声询问老人需求。“考虑到部分老人有基础疾病,我们在食品、饮品方面比较讲究健康,像今天的豆浆就是当日现磨,没有加糖的。”社工介绍。
记者了解到,日托老人在中心的生活十分丰富,不仅有营养均衡的饮食,还有贴心的医疗服务及精彩的活动安排。每天8时左右,老人们陆续抵达,工作人员会先为老人测量体温、血压和血糖。随后,大家一同进行手指操、健康操、唱歌娱乐等活动。11时许,老人开始用餐,每周更新的菜谱极大满足了不同用餐者的口味。午休后的活动时间,主要围绕保健康复、心理课堂、手工面点、文艺娱乐等主题开展,是老人们最期待的时光。
日间照料中心配备多位社工和护工,协同康复师、心理咨询师、中医师等专业化力量,合力服务日托老人。朝夕相处之间,工作人员与长者已形同家人,长者家属对日托服务赞不绝口。
今年78岁的朱奶奶,患有基础疾病和认知障碍,2019年加入了“大家庭”。据悉,朱奶奶女儿因工作原因常年在国外定居,尝试过接老人同住,但不同的环境和饮食让老人颇为不适应。回到国内后探访的护理机构也不太适合老人,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家门口的日间照料中心。多年来,老人家属与工作人员通过手机保持紧密联系,方便其时刻掌握老人状况。今年5月,朱奶奶女儿从国外转机20多个小时来到母亲身边,“没想到4年下来,她的状态还是蛮好的,很感谢这里的专业团队。”她说道。
无独有偶,日间照料中心的其他老人也在此“重获新生”,大家纷纷表示生活需求和文化需求都得到了满足。今年83的邢奶奶家住新泾五村,自今年2月入住中心,为人热情的她不仅结交了新朋友,而且会主动关心照顾有轻度认知障碍的老人,“这里的工作人员尽职尽责,我也想要出一份力。”邢奶奶说。
自2018年9月对外开放以来,北新泾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已实现三大片区的服务全覆盖,其日间照料中心已累计服务42位老人。借助东中西网格化片区化管理,街道正持续发力社区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。位于东片区的申宁苑,以24小时长者照护和助餐食堂综合为老服务为主;位于中片区的爱馨苑,以智慧康养型为特色;位于西片区的记忆苑,以认知障碍家庭支持为侧重,三大养老服务机构科学布局、均衡发展。接下来,街道将着力完善社区“幸福养老”体系,进一步打通精准养老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(来源:上海长宁)
关键词:
为您推荐
-
近日,普林斯顿大学团队已经开发出一种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设备,工作时间长达30年,传统太阳能电池寿命门槛约为20年,其性能远超业内标准。
22-07-05
-
3月15日,中来股份发布公告称,公司与太原市人民政府、古交市人民政府签署了《战略合作与投资协议》,公司拟在山西省古交市投资年产20万吨
22-03-18
-
中新网8月28日电 据健康北京微信公众号消息,北京中康时代康复医院、北京四惠中医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,存在工作人员未严格落实定期进
21-08-30
-
中新网兰州8月28日电 (记者 殷春永 冯志军)“刚开始说待三年,但三年之后又三年……”14年前受上级“委派”,在大漠戈壁深处的峡谷
21-08-30
-
中新网上海8月28日电 (张践)阿依古丽来自新疆阿勒泰地区,2009年来到上海创业。十余年来,阿依古丽身边的小伙伴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“
21-08-30
-
新华社郑州8月28日电(记者翟濯)记者从河南省政府新闻办28日举办的“河南省加快灾后重建”周口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本次洪涝灾害共造
21-08-30
-
中新网防城港8月28日电(陈思华 罗婕 李尚珍)8月28日上午,广西防城港火车站增加4条到发线工程正式开工。该工程系广西“十四五”规划
21-08-30
-
河南第一产粮大市近800万亩未受灾秋粮长势喜人 有望以丰补歉 中新网郑州8月28日电 (记者 李贵刚)记者28日从“河南省加快灾后重建
21-08-30
-
今天(8月28日)下午,河南省郑州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,介绍疫情防控最新情况。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,郑州市居民小区继续落实查
21-08-30